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四)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AI朗读 -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四)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8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文言虚词练习(四)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5、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文言虚词练习(四)答案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这样 G才 H你的)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

  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 代词,可译为你的

  3、 副词,相当于是

  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 副词,可译为才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

  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 代词,可译为你的

  3、 副词,相当于是

  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 副词,可译为才

Tags标签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四) 网络收集
浏览(95)次  /  初中作文
收藏
推荐(77)
要加油(2)
pre
play
next
close

一切如梦

禁燃烟花爆竹的倡议

我不是只蜗牛,是条鲤鱼

我的理想,我主宰

落日时分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随机欣赏
随便挑,随机选,总有无视的~.~
分类 换一批
职场文书书信函件祝福寄语演讲致词实用文档优秀作文广播稿演讲稿开幕词
<<
X